思青.破格

星期日, 10月 09, 2005

世貿會議——發展中國家農民的哀歌

「自從一九九四年世貿烏拉圭回合談判,大量進口農產品的流入,令到我們國內農產品的生產嚴重下滑。而農民的收入與農產品產量一同直線下降,農民傳統的生活變得愈來愈難以維持。」《韓國農民致香港市民書

「如果我有權決定,我會阻止美國稻米進入我們的國家。我告訴你,如果美國稻米不進來,我們會富裕起來,我們不會還是那麼窮。」——加納北部一位種稻米的農民。

今年十二月中,香港將舉辦世貿第六次的部長級會議(MC6)。雖然傳媒對這會議亦有不少報導,但由於報導內容主要集中在保安的安排及會議期間會否出現暴力事件,故市民大?對這會議的討論內容及其影響所知有限。筆者嘗試透過系列文章,與大家一起探討這次世貿會議的爭論議題及其影響,同時並反思「全球化」對第三界國家人民的影響。

數天前一群南韓農民的代表,在香港召開記者召待會,發表了一封《韓國農民致香港市民書》的公開信(詳見明報八月十日《世紀版》)。近月,不少的傳媒經常指南韓農民在上次世貿會議在坎昆舉辦期間(2003年),其中一名農民以自殺方式來抗議,暗示這些農民是激進份子,很可能來香港生事。

但如我們細讀這些農民的公開信,我們看不到阿爾蓋達式的恐怖威脅聲明,也看不到像某些進步力量對世界改革的訴求,相反的,這篇公開信更像是一?被迫到近乎「山窮水盡」的小農所奏起的哀歌。

今次世貿會議,其中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有關農產品的關稅及政策。現時,不少的發展中國家,為?保護其農民的生計,她們會對入口的農產品徵收數量不等的關稅,而部份國家更實施入口數量的限制。

過往,美國及歐盟,一方面施以政治壓力,另一方面則透過國際貨幣基金會及世界銀行,不斷迫使發展中國家開放其農產品市場,使她們的農產品能輸往這些國家。

你可能會認為,開放市場增加競爭不是好事嗎?為何那些發展中國家及其農民要反對?

無疑,增加競爭很多時會對消費者帶來益處,但如果競爭是在一個不公平的環境下進行,加上銷售渠道的斷,不少事例指出,如那些發展中國家開放其農產品市場,其消費者未必得到很大的益處,但另一方面,其國內農民的生計,卻受到嚴重打擊。

以 稻米為例,現時美國是全球第三大的出口國,由於美國農民得到政府多種不同的補貼,使其能以遠遠低於成本的價格將產品傾銷到海外。(美國政府主要基於軍事上 及政治上考慮,而不斷對其本國農民作出巨額補貼。)不少的發展中國家,當其被迫將稻米入口的關稅降低後,大量的外國稻米便以低價傾銷進入,而其農民也被迫 以極低價格將其生產的稻米賣給收集商,嚴重打擊這些農民的生計。

讓我們從另一角度看這問題。現時全球超過八成的貧窮人在農村生活,約一半人口(30億人)以稻米為主食,而約20億人依賴種植稻米或從事跟稻米有關的加工業為生,當中大部份是發展中國家的小農戶。從以上資料,我們可了解到,假如世貿會議作出強迫發展中國家開放其農產品市場的決議,則不少生活在困苦邊沿的農民將會百上加斤。

南亞海嘯發生後,不少的港人踴躍捐助那些災民,但我們有否想到,如發達國家成功迫使發展中國家開放其農產品市場,對不少的窮苦農民來說,雖然這災難沒有海嘯般震撼,但其影響卻同樣的深遠。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 神同行。」(彌迦書六章八節)

當日,我們基於憐憫的心,出錢(甚至出力)去幫助南亞受災的人民;今天,當那些被部份港人視為「攪事份子」的農民,不論其來自南韓(雖然她已不是發展中國家),菲律賓或其它發展中國家,我們能否虛心耹聽他們的訴求,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協助他們伸張公義呢!

註——為方便討論,本文沒有將最低度發展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區分,而將她們泛指為發展中國家。此外,本文的資料主要參考以下的報告:

1Tearfund, “WTO Cancun: Trade Position Paper”, Tearfund position paper, Sept. 2003.

2)樂施會,《米糧貿易——即將召開的世貿會議如何威脅貧窮國家的農民》,香港,Oxfam briefing paper 722005

3)樂施會,《不公平的規則——貿易、全球化與貧窮》,香港,2003

(轉載自《時代論壇》第九三八期,網址: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