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青.破格

星期三, 1月 25, 2006

新秀社工--鄒家豪


新秀社工鄒家豪先生,獲得「第十五屆優秀社工選舉」的新秀社工獎。(或看這裡)
25歲的新秀社工鄒家豪,是耆康老人福利會柴灣長者地區中心社工,近年專攻「老人失眠問題」。本來修讀化學的他,大學時代接觸社會工作,一試傾心,畢業後再修讀社會工作碩士學位。

好多人覺得老人家煩、長氣,其實我覺得老人家活了數十年,和他們傾談,是學到東西的。」鄒家豪說,對待老人只要有誠意和真心,他們一定明白。短短一年多的社工生涯中,他已遇上因抑鬱而差點自殺的婆婆,最後經輔導服務後(有需要者會提供精神科醫生支援),婆婆最終走出谷低,懂得享受黃昏歲月。

鄒家豪是今屆得獎者較幸運的一個,所參與的老人失眠服務,剛獲得賽馬會撥出3年共160萬元經費,一直服務至08年,暫時不用憂心。"(取自明報)
在服務的意義上和工作的安定上,這真是值得高興的。

且看他的心志和獲獎心情:
當鄒家豪知道自己當選新秀社工的一刻,真的十分興奮,因為這個獎不單是個人的榮耀,也是對一班耆康會同事努力工作的肯定;最重要是他對「社工專業化」的信念能得以認同。

面對社會各界對社工專業的挑戰,長者對服務的要求不斷提升,實為一項重大考驗。他深信服務不能再停留於玩遊戲、派禮物的層次,而是要有效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這也是對社工「專業化」的訴求。因此,他一直努力開拓優質睡眠服務,為要協助長者更全面地建立優質生活。起初不被認同,旁人誤解失眠乃是正常老化現象,毋須處理;或認為這是醫生的工作,質疑社工的能力。他不甘心自己的專業被輕視,亦不忍全港近四成的長者受著失眠的折騰,卻求助無門。於是,抱著「為長者解困」的信念,他與同工們努力研發「非藥物治療」,成果最終得到大眾及業界的認同。他還有一份執著,就是不滿足服務只是留於表面的創新,而要求是具成效的專業服務。因此,努力推動以「實證為本」的臨床服務,以回應外界對服務的要求,亦盼能於社工專業化路程中盡一份力量。

本身為化學系學生的家豪,從未想過投身「社會工作」。大學二年級的某一天,生命有著改變。聽到一群基督徒分享對服務弱勢社群的體驗,頓然感到扎心,內心翻起了一份激情,熱切追尋仁愛、和平與公義,冀盼每一個人也能經歷生命的美好。隨後,更積極參與義務工作,走進舊區接觸基層街坊及新來港學童,深深地體會了「助人」的意義。找到了人生路向,其後於香港大學接受兩年的社工碩士訓練,開拓了視野,更全面裝備去承擔更重要的任務。畢業至今投身安老服務,經常輔導抑鬱症長者的他,雖覺沉重,但以愛同行,走過生命低谷,欣見長者生命有著改變,肯定晚年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他深信「老」不是一個負面的詞語,而是代表著希望、活力和豐盛。

今次能獲獎,他感激父母及家人一直以來的支持,肯定了投身社工專業的價值。同時,有幸得到耆康會狄志遠先生、鄺黃影儀女士及甘淑嫻女士的扶持,經常給予鼓勵和提點,使他工作上有很多發揮空間,持續進步。也感謝藍宇喬女士作為諮詢人,並且過去以自己生命感染家豪,成為他於專業上的榜樣。最後,感謝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的老師及同學,兩年的碩士訓練讓他擴闊了視野,亦同時感受這個大家庭從未間斷的支持、關心及鼓勵,令他於社工路途中不覺孤單,更力向前行。

社工的路,不易走;專業化的路,更難行。家豪從未放棄,與業界一起努力!

還有他的生命故事:
去年,自己感情生活面對挫折,落入情緒低谷中。平日雖能強硬地撐下去,抑壓內心的傷痛,背後卻常常哭泣、失眠、食慾不振,身心靈也覺累了!也在這段痛苦日子中,與徐婆婆的生命相遇上了……

當生命傷痛時,雖看不到出路,但只要對生命存有盼望,總能突破痛苦與絕望的珈鎖。與徐婆婆同行半載,自己生命也受到激勵,突破了成長的考驗,同時,令我對社工專業有更深度的體會─原本「受傷」使自己無力助人,很弔詭地,這亦讓我更能貼近受苦者的心懷,曉得承載別人的傷痛。明白到真正的治療者不是「完全人」,而是一個「負傷的治療者」。


「受傷」可化作別人的祝福!

2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